【70年·我的北大故事】陈维桓:38岁,再回北大读硕士
发文时间:2019-10-07 撰稿人:北大新闻网
编者按:
今年,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。70年,365bet体育官网广大师生始终与祖国和人民共命运、与时代和社会同前进,在各条战线上为我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。
70年,每个北大人都有一段关于北大的记忆,都有自己的北大故事。北大新闻网特联合医学部党委宣传部、深圳研究生院、国际合作部、校友工作办公室、离退休工作部等开设《70年·我的北大故事》专栏。
专栏通过报道70位普通北大人,分享他们印象深刻的、与北大有关的故事,从不同时期、不同侧面、不同角度,记录和反映北大的精神传统、师长风采、校园文化、精神风貌,和读者一起在尘封的记忆里,感触一个更具体更生动的365bet体育官网,进而感受时代的变迁。
需要说明的是,北大有数十万师生校友,我们仅从中选取了70人进行采访。由于时间有限、认知有限,在人物选取上难免有一孔之见,希望读者诸君指正。
新闻网正陆续推出相关报道,敬请关注!
个人简历:陈维桓,1964年毕业于365bet体育官网数力系数学专业。1980年12月获365bet体育官网数学系硕士学位。1980年1月调入365bet体育官网数学系,历任讲师、副教授、教授、博士研究生导师等职务。主要从事微分几何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。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子流形微分几何,包括子流形积分公式、极小曲面、可积系统在微分几何中的应用,等等。在微分几何教材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。
1978年高校恢复研究生招生,陈维桓重新报考吴光磊的研究生,通过入学的方式重新回到北大。此时,距他进入北大数学系读本科已经过去20年了。
陈维桓
1958年,18岁的陈维桓进入365bet体育官网数学力学系学习。
这实在是一个微妙的时间点,幸运的是此时进入北大,让他能在时代的风暴来临之前完成了六年制的本科数学课程,不幸的是,当他真正找到自己的数学研究兴趣,要开始进一步的研究性学习时,过于喧闹的校园已经“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”了。
1958—1968年,对陈维桓来说,是复杂的十年。他在北大学习了专业知识,收获了良师益友,但是也“经历了十年的动荡和折腾,在专业学习上浪费的时间难以计算,回报人民培养的抱负没有机会实现”。
陈维桓入学时正赶上“大跃进”,在当时热火朝天的氛围下,在校的学生要参与劳动。陈维桓至今还记得跟同学们在北大南门外的沟渠里翻地、去西山拉矿石炼钢、在西山植树打防火道、为北大200号修铁路等情景。类似的事务性活动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,让人很难静下心去读书。
1962年广州会议之后,知识界迎来短暂的春天,数学系的一些导师得以开设专门化小班,拓扑、数论、函数论、代数、微分几何等抽象数学研究方向重新设立,学生可以重新选择专业,陈维桓选择跟随吴光磊教授学习微分几何。
重新找到方向的陈维桓在学习中渐入佳境,“总算知道书该怎么念了”。陈维桓上课十分认真,但是他也坦言:“有些课在第一遍学的时候会有一种混沌的状态。”老师们课都讲的很好,但当时没有什么教材,老师们讲课都是自己准备讲义,有些不够系统,同时他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学习,还想要了解这门课究竟是怎么回事,能干什么事,会主动找一些相关的专业书来读。
1964年,吴光磊先生和几何专门化的师生于颐和园门前合影(前排左起:张宜金,吴光磊,田畴;后排左起:陈维桓,马希华,章学诚,董玺印)
“六二年到六四年的求学是相当认真的。”这是陈维桓真正受到教学和科研锻炼的时期,为他今后的发展打好了基础。本科毕业后,陈维桓考取了吴光磊先生的研究生,谈到当时为什么要考研究生,他笑言:“我也不懂,当时只是一个梦想,觉得这个课很好,我还没学到手,想继续学。”
可惜好景不长,研究生读了一年,1965年秋天就被派到农村搞四清去了,一年后回到学校,再见到吴光磊先生时,陈维桓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我把微分几何全都忘记了”。
1968—1978年,对陈维桓的数学学习来说,几乎是停滞的十年。在1968年工宣队进入北大之前,陈维桓被分配到天津教中学。1971年他去拜访导师吴光磊,向老师表达了想要继续学习的愿望。“自己的专业不能丢,要继续学好知识,以备国家召唤。”他从老师那里借来几本专业书,尽管白天要工作12小时以上,晚上还挑灯念书,即使后来唐山大地震时期,住在防震棚里时,他都没有懈怠,“我是不管有多困,还要自己念书,一定要把知识补回来。”
1972年中美关系缓和,数学大师陈省身访问北京,中国的基础数学研究有复苏的苗头。吴光磊是陈省身在西南联大任教时的学生,是在国内仅有的一位直接跟随陈省身做大范围微分几何研究、并有成就的几何学家,两人时有通信往来。陈维桓从吴光磊处得知消息后,时常请假去北京听课,并且通过老师获得中科院数学所印发的油印讲义自学。
“四人帮”倒台后,全国各行各业面临着复苏的局面,急需人才,吴光磊在给陈维桓的信中提到:“段学复先生(数学系主任)很关心你,曾两次同我谈起你,希望你能调一下工作,正尽力争取。”陈维桓本人也希望能早日归队,从事微分几何教学和研究工作。但混乱的局面一时难以整顿,调动工作难度极大,只能借助重新入学来调动。
陈维桓重返北大时已经38岁了,他调侃当时的自己是“老成少年”,年纪颇大,而学无成就。想当初,满怀热情进入北大,能平静读书的日子却不多,之后又耽误了太长时间。但对数学的热情和想要学有所成报效国家的初心却不曾改变,心中始终有一簇火苗支持着他在幽暗的岁月里砥砺前行,待到拨云见日的时候,重返数学的殿堂。
陈维桓有感于时不我待,迫切地学习吸收新知识,他数学功底扎实,但是作为一名数学领域的工作者,最富有创造性和开创性的时刻基本已经过去了,空负热血和激情,精力却被消耗在许多无意义的杂事中。但他没有心灰意冷,而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研究工作。
新时期的中国整个国家都在急切地“补课”,对外学术交流十分频繁。1980年春,陈省身在北大开设微分几何课程,陈维桓作为助教记录讲课内容,之后在陈省身、吴光磊的指导下,花费了大量精力将讲课内容整理出版,这本《微分几何讲义》对当时中国数学界的影响巨大,后来多次再版,成为微分几何领域的经典教材。
《微分几何讲义》初版
陈维桓1980年底留校任教,1983年赴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访问,1984年秋季以后,成为北大数学系微分几何课程教学的实际主持人。1985年陈省身创办南开数学研究所,提倡每年举办某个主题的学术年,陈维桓成为南开数学所许多工作的积极参与者,并成为1986年“几何拓扑年”、1994年“微分几何年”的主讲教师。
1995年,陈维桓与陈省身在南开数学研究所招待所合影(左起:陈维桓,陈省身,吴报强,李安民)
在20世纪九十年代,清华的微分几何课程没有合适的教师,陈维桓亦被邀请去清华讲课,一人身兼三校。在人才青黄不接的时刻,陈维桓担负起我国微分几何领域教学的重任,继往开来,为重新打开数学的教学和研究局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,培养的学生也成为出色的数学工作者。
信息来源: 北大新闻网
文字:新闻网学生记者 程琰